纺纱技术决定了衣服的质量,手捧《农书》细品(2)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而且棉布物美价廉,另一边的丝绸却是价格昂贵,两两对比,自然就知道选择前者了。普通百姓毕竟是社会的主流,因此棉布的经济实惠能够得到大家的认
而且棉布物美价廉,另一边的丝绸却是价格昂贵,两两对比,自然就知道选择前者了。普通百姓毕竟是社会的主流,因此棉布的经济实惠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也普遍愿意去买棉纺织品,这就大大的促进了棉纺织的生产和发展,为棉纺织业的繁荣注入了无穷无尽的活力。

改良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的推广也大大促进了棉纺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让当时的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的力量,不少的棉纺织工人还可以研究新的生产方式,希望能够再次为棉纺织生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做出贡献,毕竟死做不如活做,原先自己累死干一天的量,还不如使用黄道婆发明工具干一上午的量,自然提高效率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够在全国的棉纺织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除了供应和需求的改变之外,其实还有来自于统治者的需要。棉纺织业不仅仅是民生之本,而且还起到了稳定政局的妙用。在宋末元初的时候,由于战乱,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的缓慢,不仅仅如此,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快速下降,这也间接导致了政权的动乱不安,而元朝为了实现自己长期以来的统治,就不得不为天下百姓谋取福祉,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当朝的统治者都懂。
因此元代的统治者就推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希望能够与民休养生息,其中促进棉纺织业的发展和促进棉纺织业的进步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国策。这样好比我们现在搞得“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政策一样,元代好不容易出现了黄道婆这样的棉纺织人才自然十分重视,为了能够培养更多这样的人才,元代的官方机构还特意为黄道婆技术做出了详细的记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掌握,这样大家就都能够动手吃饭了,就不会去干一些破坏社会秩序和危害社会的事情。

人人温饱,人人有吃有喝,谁会去造反呢?不得不说元代统治者的这招十分的高明,不仅仅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为自己的国家财政创收,而且还间接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为内部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元代的铁骑才能够一路杀到国外,将自己的版图不断的扩张,创下中国历史上最广国土面积的记录。
因此元代的统治者对此十分的重视,还在一些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地设立了专门管理的官员。比如在长江流域设立了木棉提举司,不仅仅对棉花,棉布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和管理,而且还积极的促进当地的棉纺技术的改良和加工,有时候会给与棉纺织工人额外的补助,这也大大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可见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来自多个方面的,不仅仅是内需和供应两者的关系,还关系到了整个元朝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元朝的棉纺织业得不到发展的话,这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又怎么会快速的安定整个内部进而将自己的核心力量抽出去攻打其他国家呢?如果不是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力,那么元朝的铁骑又怎么会走出国门,开创中国历史版图面积之最呢?

元朝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实现了经济的创收也实现了社会的创收,而小小的一本《农书》在泛黄的书页记载中,将古人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轻翻泛黄的书页,在文字之间细品,我们不仅仅能够知道元代社会的面貌,还能够通过棉纺织业去洞悉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面貌和发展趋势。
同样棉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地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萌生,在那个时候和那个社会,我们能够看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社会现象,可谓是一书能品一个时代,一门技术也能养活一个时代,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展现出中华技艺的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