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深观察 | 海南黎锦:走出“馆门”天地宽(2)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对于像黎锦一样的传统手工艺作品,高昂的价格往往会“劝退”大众消费者。“价格是黎锦能否走进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手工的传统黎锦作品价格相对较高,所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黎锦,我们会设计一些只是印有黎锦元素的产品,或者含有少部分手工黎锦的产品,大家看到这些产品价格合理又比较实用,就会愿意来购买。”陈孟丽说。
“黎锦的确美丽,的确惊艳。但是,如果它不融入现代审美进入日常生活,寻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那么,它也仅仅是让我们自己惊艳而已。”站在黎锦展品前,海南黎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五指山市香兰黎族织锦传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香兰若有所思地说道。
6月28日至7月1日,2022年(第二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在海口举行。作为此次文化周“重头戏”,“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收获了业内人士与社会公众的好评。一幅幅精美的黎锦展品,让人们赞叹不已。
黎锦的“美名”,如何落在生活之中?
刘香兰和罗文雄的话,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问题:黎锦如何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海南“90”后设计师陈孟丽一手打造黎锦品牌“布黎布舍”。在她的店里,印有黎锦元素的连衣裙、雨伞、手提包、草帽等都是热销款。她还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线上线下的叠加一年营业额达百万元。
尹成杰的遗憾,凸显了海南黎锦走向日常化的一些尴尬现状。
“把黎锦收进博物馆收藏,仅仅是最基本的保护手段。让黎锦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省旅文厅党组书记林光强对记者说。(海南日报海口7月6日讯)
困局
客观来说,与贵州苗绣、苏绣等发展相比,黎锦日常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去探索。如何破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冼蔓儿以广州的做法为例,向记者分享了她的经验。
让黎锦走进生活
上一篇:相同的梦想不同的方式黎锦技艺薪传不息
下一篇:陇南非遗|文县土布制作技艺